04. 怪不得代言廣告滿天飛

(續前文) 上次我先分享了4個有關「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」的市調供大家瀏覽,這次,我們就來看看市調中問了消費者哪些問題:

  1. 1.你最常食用那些保健食品?
  2. 2.你買保健食品時重視那些因素?
  3. 3.你食用保健食品的原因?
  4. 4.你食用與購買保健食品的頻率?
  5. 5.你會固定購買同一家品牌的保健食品嗎?
  1. 6.你習慣在哪裡購買保健食品呢?
  2. 7.你購買保健食品的平均月消費大概是多少?
  3. 8.你是從哪些管道得知保健食品的訊息?
  4. 9.你覺得那些管道的訊息最可靠?

簡單來講,以上9題的前7題是廠商為了市場策略規劃,所以要知道我們的「購買品項、消費習性」,以便擬訂「產品擴充計畫、廣告訴求重點、行銷預算配置」,這是商業的本質,很正常,不是我要說的點。重點在8、9兩題,因為當策略規劃完畢、產品正式推出後,廠商為了刺激民眾消費,就會以這兩題的統計結果作為訂定行銷手法的主要依據、並進行一波波的操作。換句話說,我們的答案很大程度的決定了我們接觸商品訊息的管道,與商品廣告的樣貌。那麼我們對這兩題反饋了哪些主要答案呢?

8.你主要是從哪些管道得知保健食品的訊息?

「親友口碑與使用經驗、各種網路管道、電視廣告、店頭陳列」

9.你覺得那些管道的訊息最可靠?

「親友的口碑與使用經驗

以上答案就是多數消費者回答的優先序,而這樣的答案反應了一個事實:就是站在消費端的我們雖然想要保健,但因為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,無法自主判斷,所以多數時候只好聽從別人的意見來做決定。

而廠商了解消費者的無助後,自然會在有效的場域持續投放廣告;而且為了消費者最信賴的 “口碑” 與 “使用經驗”,各家廠商都會「商請」醫師、營養師等專業人士站台推薦,或「付費」找網紅與素人代言,拍攝經驗分享的影片。而在商言商,在不踩食藥署廣告規範的底線下,廠商當然希望專家、代言人能最大程度的講好講滿,夸夸而談了!

這樣的互動關係形成一個輪迴,而我們則在這個輪迴中不由自主的進行不確定的消費!是否符合需要?實際效果如何?沒人說的清楚!所以即使目前台灣的保健食品已有每年千億以上 的市場規模了(註) ,但如果從「精準健康」的角度來看,我想大多數消費者虛擲在保健食品的花費應該是令人咋舌的!

什麼是精準健康呢?我又怎麼知道這個概念的呢?這就要從我2020年在台北國賓飯店參加的一場活動說起了 ……(下篇內容)


(註) 資料來源:食力 https://www.foodnext.net/issue/paper/523430590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